教材改革:新时代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
原创 杜德昌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1月3日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来源,也是体现国家意志、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关系到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为深化“三教”改革指明了方向,要求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模式”,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以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
一、教材改革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应然需求
新时代职业院校教材已不再是传统的“纸质教科书+教辅”形式,而是演变为以纸质主教材为核心、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充分融合纸质教材和数字化资源,并通过多种终端形式呈现、应用的新时代教材,使得多渠道、多选择、碎片化、自主性、终身性学习成为可能。
职业教育教材在开发组织上,要建立上下贯通的教材研发系统;在开发理念上,要由技能向注重素养转变;在教材开发内容上,要突出新形态下一体化;在开发技术上,要实现智能化、信息化;在开发团队上力求多元化。
(一)把握立德树人育人功能,“育德”与“修技”有机结合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载体和依据,是社会发展、学生发展和职业发展需要的有机结合,是教学内容在学生面前最直接最明确的呈现,教材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要求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应当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对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能力、责任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将“育德”与“修技”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因此,职业教育教材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同时,更要渗透对职业思想、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培养,以立德树人为指导,突出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以及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材改革势在必行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提出“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为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纵向上包括了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横向上包含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各学段职业教育形成有机衔接、自成体系的统一整体,就必然要求各学段的课程是有机衔接、自成体系的统一整体;强调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强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培训功能。职业教育教材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课程的内容载体,理应各学段相互衔接,既无不必要的重复,又无知识点、技能点的遗漏;同时职业教育教材建设还要充分考虑到职业培训的需要,并结合“1+X”证书的要求,开发实用且富有现代气息的职业教育培训教材。研发各学段相互衔接、适应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教材,需要统一的顶层设计,建立各学段贯通的职教教材研发组织,构建服务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教材体系。
(三)深化“三教”改革,教材改革势在必行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在教材改革方面“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产业快速转型升级必然要求职业教育教材重组能力体系和知识结构。因此,新时代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必须建立由学校一线教师与行业、企业相关人员共同组成的编写团队,校企合作编写教材,以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为基础,全面对接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发展,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和职业岗位需求,以能力体系取代知识体系,共同开发凸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职业教育类型教材,彰显职教特色,产教协同育人。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专业教材要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动态更新。”单纯的纸质教材版本更新较慢,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难以及时在教材中体现,出现知识落后的窘境。新时代数字化教材建设则可方便地通过更新在线课程、数字化资源等,及时更新知识,学生则可通过扫码、在线课堂等信息化手段简便及时获取,能较好地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
(四)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教材改革势在必行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开发与教材配套的信息化资源,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将是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在线课程”“混合式教学”已经成为课程教学的新形态。因此,新时代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也应当契合智能化、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趋势,根据职教生源特点和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智能技术、信息技术有效吸引学习者的优势,以各种学习App、二维码扫描、口袋电子书等多种信息化手段呈现教材内容,实现课上课下、线上线下、随时随地的学习、答疑、测试、学习情况跟踪等。在打造高质量主教材及相应的学习指导与练习、实训教材、教学参考等辅助教材的基础上,同时配套建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立体化资源——微课、慕课、教学视频、交互动画、仿真实训、电子教案、课件、试题库等,多元呈现教材形式,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途径。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教材中要充分呈现职业实践内容,根据职业教育学生学习基础和特点,以典型工作项目和岗位需求为核心,按照专业方向及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构建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学做一体化教材体系,典型工作项目必须是一项完整的工作任务,包括计划、实施、评价,注重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
二、职业教育教材改革面临的困境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新时代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提出了诸多要求,明确了教材改革的方向,然而现实中职业院校教材改革却面临诸多困境。
(一)职业教育各学段贯通教材的开发机制尚不完善
当前,职业教育教材大多是由中高职院校一线教师、企业或者教科研机构或人员建设开发的。他们能够分别从中职或高职教育不同的学生的特点、教学要求等入手进行相应的教材研发,各层次内部衔接、教材结构设计相对合理,能够做到相互协调。但中高职之间、高职与应用本科之间缺少应有衔接与协调,导致中职、高职、应用本科的教学分离,教材内容重复或脱节等现象比较严重,不利于实现中高本人才衔接培养。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目前职业教育各学段贯通培养教材的开发机制尚不完善,国家标准还不健全完善,导致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方面具有较大随意性,校本教材问题尤其突出。如何根据产业链上不同职业岗位要求,统筹规划中高本贯通衔接的一体化教材,是当前职业教育教材开发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校企“双元”合作开发教材长效合作机制尚未形成
职业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核心内容。但目前职业教育教材编写人员多为职业院校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缺少一线生产实践经验,教材内容与职业工作岗位不能真正衔接。部分教材仍然是借鉴了普通教育的教材,虽然从编写体例上采用了“项目”“任务”的形式,但只是把原来的章、节的名称进行了修改,并非对内容进行了真正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设计。而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和管理人员缺乏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其所开发的教材往往忽视学生的学习规律,更缺乏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即便是校、企合作开发的教材,也大多是由学校教师主笔,企业参与论证,企业缺乏合作开发教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校企合作开发教材的长效合作机制尚未建立。
(三)教材的开发、修订不能适应产业快速转型升级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技术对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域进行再造,众多职业岗位的知识体系发生了重大改变。产业转型升级必然要求职业院校专业、课程和教材的转型升级。但职业院校多数教材开发人员并不能完全把握行业企业的前沿动态与未来发展趋势,再加上纸质教材的出版从编写、审稿到出版发行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这就导致教材内容不能实时对接职业岗位的要求,与一线岗位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程度的脱节。另一方面,产业转型升级往往导致生产技术更加复合化,学科的边界进一步被打破,互联网技术和智能化生产技术要求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而当前大多数职业教育的教材无论内容还是更新速度均不能满足产业快速转型升级的需要。
(四)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尚未形成规模
“互联网+职业教育”引发了教材形式的创新、教材功能的升级,突破了以往教材的内涵。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不仅包含纸质的课本教材,还应包含教学参考书、学习指导书、习题库、实训指导等在内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学习者通过使用移动终端,利用数字化资源实现泛在化、个性化互动式的学习。然而,职业院校专业类课程种类众多,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耗资巨大,需要资金和技术投入。因此,目前职业院校教材仍以纸质教材为主,配套教学资源开发的数量和质量远不能满足学习需要,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尚未形成规模。
三、新时代职业院校教材改革实施建议
(一)围绕新时代职业教育体系,开发贯通培养的一体化教材
科学合理地开发职业教育教材,首先需要建立按行业或专业分工、一体化开发的项目组,建立职业教育教材一体化开发机制。以机械类专业教材建设为例,首先建立由中职、高职、应用本科院校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机械类专业项目组,由项目组对中等、高等和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的教材进行整体设计,以保证所开发的教材在理念上、结构上、内容上一脉相承、有机衔接,避免在知识构架上重复或遗漏。项目组科学、高效地开展工作的前提,是要打造一支既懂教学,又懂生产,还懂市场的教材建设队伍,确保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二)突出职业素养提升和持续发展,调整教材结构内容
职业教育在注重其社会功能、经济功能的同时,更要注重育人功能。在研发职教教材的过程中,选取的内容先进科学,针对性强,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创业和终身成长。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渗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转变过去研发职教教材,尤其是专业课程教材时过度强调技能、强调教会学生怎么做的教材开发理念,对教材内容和教材结构进行调整,既要关注企业用人的现实需求,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还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把学生自身需求置于中心位置;既要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又要关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还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要在各类教材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充满正能量,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开发与产业发展高度契合的新教材
新时代职业教育教材建设要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突出理实一体化,强调实践性。引导行业、企业、职教专家与职业院校优秀教师围绕建设高质量、高切合度的教材而开展各自的工作。由行业专家负责把行业信息、技术、规范等引入教材;企业专家负责把企业的用人需求标准(包括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等多方面需求)引入教材;职教课程专家负责把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尤其是职教教材的建设规律引入教材,以保证教材的职业教育特色;职业院校优秀教师重点是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对教材的适用性、适宜性等进行把关。只有多方融合的、多元化的职教教材研发团队,才能给职教教材开发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校企合作“双元”开发新教材要兼顾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方便教师施教。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设计、特色栏目设置、图示代替文字表述等,给学生职业实践与体验、学习思路与方法引领;通过灵活丰富的信息化资源,将抽象变形象,枯燥变生动,静态变动态,单向变交互,实现自主学习及个性化学习;通过设置“任务评价”“在线测评”等,实现多维度考核评价,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兼顾地域、生源、实训条件、师资水平差异,配备选学模块、数字化资源及教材培训、研讨交流等活动,方便教师个性化搭建课程和信息化教学,提升教师的教材实施能力。
(四)围绕提升育人质量的目标,以教材改革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一是引领教学模式改革,改进教师的“教”。新时代教材是以典型工作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体系设计,以丰富的信息化资源,更好地辅助教师搭建个性化课程和组织教学;以与时俱进的先进教学理念和信息化教学手段,带动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二是教材应用创新,带动课程的“建”。新时代教材所呈现的先进职业教育理念、耳目一新的设计风格、实用精炼的知识体系、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构建、立德树人的德育渗透、丰富完善的信息化资源等优势,给教与学带来新气象,推动教材呈现创新,引领专业教材改革,从而带动专业课程建设与课堂的根本性变革。
三是激发学习方式变革,促进学生的“学”。新时代教材要贴近岗位需求、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教学活动设计,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学习方式选择,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热情,改进学习方式和手段,进而培育学生的实践智慧,提升学生个性化发展及综合职业能力。
当今,互联网、多媒介、智能化与社交技术飞速发展,学习者的学习渠道愈加灵活便捷、自主多元,新时代教材也必然走向多元共存与个性化定制的有机统一,纸质教材与数字化资源的有机统一,教材的知识性、趣味性、交互性、灵活性特点将更加鲜明。以职业院校教材的现代化建设,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现。
本文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第29期,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支撑工业4.0的职业教育课程建设
下一篇:建立健全教材管理制度 提升教材建设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就教材管理办法答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