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返回

于家臻等:创新大赛体制机制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是助力山东“两区建设”的重要保障

发布者:
薛焱
  发布时间:
2020-02-14

近期获悉,山东省要建设全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教育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如何才能更好的打造职教创新发展高地?本网特向知名职教专家于家臻、范守才、李海涛教授约稿,请他们谈一谈看法。他们认为,技能大赛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引领了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等方面的作用有目共睹,山东省作为职业教育大省,紧跟国赛步伐,多年来在技能大赛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但是与山东“两区建设”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本文立足山东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聚焦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总结技能大赛的示范引领作用,分析山东技能大赛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创新大赛体制机制的改革措施,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以下发布全文,为飨各位读者朋友,以后将陆续发布约稿。


关键词:技能大赛、体制机制、创新发展高地、技术技能人才

作者简介

  于家臻,(1967-)男,正高级讲师,山东梁山人,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研究。


  范守才,(1972-)男,高级讲师,山东安丘人,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主要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与管理。


  李海涛,(1978-),男,副教授,山东潍坊人,山东交通职业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与研究。


  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 提质培优 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指出:“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的矛盾日益凸显,倒逼职业教育提质增效、加速发展。”“在培养目标方面,培养培训大批拥有较强生产技能和服务技能的人才进入现代产业和先进企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由此看出,加快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助力山东“两区建设”的重要保障。


  笔者认为,办好技能大赛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要而有效的举措。自2008年以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二届,基本形成了国家、省、市和学校四级技能竞赛体系。十多年来,技能大赛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影响力越来越大,赛事体系和办赛机制逐步完善,办赛质量不断提升,参赛规模不断扩大,决赛阶段参加比赛的选手由最初的2000余人增加到目前的10000余人,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社会上进一步营造了“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


  山东省作为职业教育大省,紧跟国赛步伐,积极组队参加并承办国赛赛项,同时根据山东省自身特点,每年举办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有力促进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领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展现了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成果,搭建了职业教育与产业之间多元合作的平台,助推了山东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技能大赛的示范引领作用凸显


  (一)技能大赛契合国家发展需要,已成为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制度设计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依据国家有关精神和规定开展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发〔2010〕6号)规定: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都有明确规定,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提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际影响。


  山东省高度重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作,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11年专门下发了《关于在全省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通知》(鲁政办字[2011]14号),并每年召开专门会议商讨技能大赛有关事宜。同时,还相继出台了《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励办法》和《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表彰奖励办法》,极大地促进了广大职业院校学生和教师参与技能大赛的热情和参与度。可以看出,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成为国家和省推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


  (二)技能大赛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已成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抓手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依据专业教学标准、职业岗位标准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赛项,密切结合企业生产实际,以突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点,目的在于全面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山东省近几年在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过程中突出了以下特点:


  一是对接国赛标准。按照国赛标准细化竞赛规程。竞赛内容、竞赛平台、比赛形式、评分标准主动对接国赛。用行业标准引领竞赛标准,把行业发展趋势、产业现实需求及时反馈到职业教育中,从而推进了专业建设,促进了教师观念转变,更新了教学内容。二是企业深度参与。企业无偿为技能大赛提供资金、技术、设备等支持,将企业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引入到职业教育,拓展了校企合作空间,为企业培养了大批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技能大赛成效显著,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凸显


  1.促进了行业企业紧缺人才培养。山东省职业院校大赛赛项设置在对接国赛赛项的前提下,紧密围绕山东省“两区建设”要求,对接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发展,反映行业、产业发展趋势,体现山东省重点发展和扶持的产业领域人才培养的需求。近年来,涉及智能制造、高端装备、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产业、新业态的赛项近40个,占全部赛项近50%。


  2.引领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赛对接专业教学标准,充分体现中、高职专业的核心技能、核心知识、职业规范、职业精神与创新意识,实现以赛促教的目的。对接行业技能标准和岗位技能需求,把真实工作过程、任务和要求融入比赛各个环节,实现技能大赛标准与专业标准的互动发展。


  3.坚持“德技并修”,弘扬“工匠精神”。一是竞赛内容注重“德技并修”。大赛50%以上的赛项是注重团队合作的团体比赛,比赛对选手的技术技能要求更加精益求精,对选手的综合职业能力考核方面更加注重创新创意。二是引领参赛选手悟道“工匠精神”。随着竞赛内容的不断丰富,对参赛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扩大了职业教育影响力。一是形成了“职业教育有大赛”的良好局面。目前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基本形成了国家、省、市和学校四级技能竞赛体系,通过“逐级比赛,层层选拔”的竞赛机制,有效调动了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各类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大赛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二是提高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关注度。实施开放办赛,让全社会了解技能大赛,监督技能大赛,推进阳光办赛。比赛期间面向社会各界开放观赛区域,竞赛全过程同步播报,有条件的赛项实施网络直播,让社会民众感受大赛魅力。同时加强赛事宣传,各承办校积极协调国家、省、市主要媒体,通过采访报道、建立专栏、开通微平台等形式,在赛前、赛中和赛后对大赛进行专题和延伸报道,有力宣传了大赛对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和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起到了进一步提升大赛知名度和影响力、展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的作用。


  二、山东技能大赛再发展的问题探析


  (一)山东技能大赛举办的基本情况


  山东省高度重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作,每年召开专门会议商讨技能大赛有关事宜,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鼓励举办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技能大赛由省教育厅具体负责,并会同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厅成立技能大赛组委会和执委会,共同组织每年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市县两级同样由教育局会同相关部门,成立技能大赛组委会和执委会,共同组织各市、县的技能大赛和省赛选拔赛。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形成了良好的运行机制,广大职业院校学生和教师积极参与技能大赛,每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总成绩始终保持在全国前三名;特别是2017年至2019年,连续三年稳居国赛奖牌总数第一和金牌总数第二的优异成绩。


  (二)山东技能大赛再发展的问题探析


  与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相比,通过技能大赛培养的优秀获奖学生的数量还是远远不够的。同时与历年获得国赛金牌总数第一的江苏省相比,山东省还有一些差距。从技能大赛进一步发展的角度进行探析,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体制机制创新不够通过梳理《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作手册》发现,山东省关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度文件虽然不少,但基本上都是2011年前后发布的,无论从制度设计还是政策内容,显然与当前技能大赛的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匹配。同时,省市两级相关职能部门之间、大赛执委会与赛项承办院校之间的职能协调还存在很多不理顺的地方。各地市对技能大赛关注与支持力度、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资金投入也存在较大差距。这些因素都对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制约。


  2.赛教结合全员参与不够举办技能大赛的目的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增强大赛的普惠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大赛当中。但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存在赛教分离的情况,搞金牌战略,为比赛而进行比赛,没有把技能大赛和专业教学、实习实训很好地结合起来;学校参加大赛的仅仅是极少数学生,没有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大赛当中,没有形成良好的“普选”或“抽测”机制,让全体学生在大赛项目中提升技术技能。


  3.高水平指导教师队伍不足。参赛学生的水平高低主要依赖于指导教师的水平,而指导教师不是靠单兵作战,应当搭建结构合理、优质高效的辅导团队。大赛辅导教师团队建设要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良性的教师队伍培养机制。但目前山东职业院校普遍缺少有效的技能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措施,同时缺乏有效的指导教师激励机制和技能大师引人机制,教师辅导大赛的积极性不大,高水平指导教师数量明显不足,梯队建设跟不上,严重制约着山东大赛选手技能水平的提升。


  三、创新技能大赛体制机制思路与措施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当前全省职业教育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也将迎接巨大的挑战,在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重大行动中,创新技能大赛体制机制,加快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全省“两区建设”重大战略已势在必行。


  (一)完善技能大赛管理体制,构建科学规范完善的四级竞赛体系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履行对技能大赛的管理、协调、监督职能,将技能大赛纳入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大赛沿着正确的教育方向运行;同时要建立责权清晰、制度完善的大赛管理体制,构建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行业、企业、社会组织、教育教学专家参与,实体机构负责运营,第三方机构独立评价的大赛运行机制。


  省大赛组委会和执委会要做好顶层设计,建立起竞赛形式多样、竞赛导向明确、科学规范完善的大赛制度,在省内尽快建立起校赛、市赛、行赛、省赛四级竞赛体系。坚持公平公正,阳光办赛,扩大参赛职业院校的范围,组织办好各级技能大赛;积极承办和组队参加全国职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及全国技能大赛,优势项目组队参加世界技能大赛。重视校赛基础作用,赛项设置应涵盖专业大类,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学校需设置相对独立的大赛管理机构,贯彻“专业化、职业化”方针,提升对大赛管理的整体水平。


  (二)推进产教融合,充分发挥专指委作用,引领技能大赛发展方向


  出台相关政策,充分发挥我省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鼓励各专指委积极参与大赛组织工作;遴选本科及职业院校专家、行业协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组建赛项专家组,进行科学规范的赛项设计和竞赛规划。积极对接国赛赛项规划,依据国赛规程方案,开展充分调研,立足服务“两区建设”,对接全省产业行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求,统筹规划设计,研究制定我省三年或五年赛项规划,确定本省赛项设置方案,增设新兴产业、新技术发展相关赛项。


  (三)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竞赛指导教师团队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校企双主体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各职业院校要出台专职教师进企业实践的具体实施办法,形成校内教师进企业实践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在合作企业设立教师工作站。经常性开展能工巧匠进校园活动,支持设立行业企业技能大师校内工作室,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要组织举办2次以上大赛指导教师技能提升培训班,并列入国培或省培项目。加强校际之间学习交流、师资互派,有针对性的开展技能大赛帮扶帮教,有效提升各职业院校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为全省打造一批优秀的教练型指导教师团队。


  (四)坚持目标导向,改革协作组集训模式,提高国赛选手集训质量


  借鉴江苏省等发达地区集训模式与经验,调整优化各赛项技能训练协作组工作职能,进一步扩大成员学校范围,提供专项经费支持,设立赛项集训基地,明确技能训练协作组成员学校各自职责,落实牵头院校主体责任。组织实施全封闭集训,协作组各职业院校师生日常训练与管理由牵头院校统一负责。省大赛执委会办公室负责指挥调度各协作组,赛项专家组负责指导监督牵头院校做好集训方案、集训手册和选拔方案,研讨、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采用多轮次的选拔考核办法,选出最优秀的选手代表我省参加国赛。牵头院校要整合协作组各校资源,组织省内及国内异地对抗训练,与国赛成绩优秀的省内外职业院校建立密切合作关系,与国赛承办职业院校建立联系、加强交流,切实提高集训质量,保障赛项实力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五)实施赛教融合,赛证一体,促进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整体实训教学水平


  技能大赛的内容和标准要与国家和省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1+X”证书制度相统一,充分发挥技能大赛的引领作用,调整完善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将大赛最新技术技能标准植入课堂。开放大赛实训场地,设立校园技能节、技能活动周或技能竞赛月,推进产业文化融入校园,引入第三方评价,细化技能考核评价标准,检验专业教学效果,检验专业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促进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整体实训教学水平。


  (六)完善激励机制,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调动参赛师生的积极性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山东省《关于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十条意见》中分别指出:“制定中国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等免试入学政策”。“制定具体措施,建立职业院校学生参加国家、省、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等级与技能测试成绩挂钩的赋分体系”。落实国家和省这些激励机制,对于提高职业院校广大师生参加技能大赛的积极性是十分有效的。同时应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从宏观层面制定出台对技能大赛参赛和获奖师生更加有效的激励政策。从大赛指导教师工作量核算、职称评聘晋级、评先树优等方面制定可操作的指导意见;制定参赛以及获奖学生在成绩置换、升学加分免试、奖学金评定以及其他荣誉等方面的激励办法;指导各专指委切实推进“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工程,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推动工作与助力“百万工匠”后备人才遴选培养工作有效结合,相互促进。职业院校可设立特聘岗位,招聘行业企业技术能手、能工巧匠等高水平技能人才到学校任教或设立工作室,激励在技术创新、技能大赛等方面取得突出业绩的技术技能人才。


  (七)加强组织保障,提升经费支持,健全技能大赛考核评价机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坚持把高素质技术技能才培养作为支撑我省率先实现区域现代化的基础工作,强化大赛管理机构职能,加强组织保障,统筹赛事调度。各职业院校落实技能大赛一把手负责制,要成立专门的大赛工作部门,组织协调大赛工作,整合教学资源,加强指导教师团队建设。省市两级财政要加大对技能大赛资金的支持力度,保障办赛及训练专项经费、奖励资金,明确奖金使用范围、分配办法。各职业院校要保证做到专款专用,设立相应的大赛训练经费和学校奖励资金,规范使用大赛奖金及办赛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健全技能大赛考核评价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技能大赛纳入对各地市职业教育考核指标体系,将技能大赛成绩列入对各职业院校的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对技能大赛成绩优秀的职业院校,在省级以上品牌专业立项、职业教育质量工程项目申报、省赛与国赛承办等各方面予以倾斜,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促进作用,激发广大师生参加技能大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大赛引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快培养服务我省“两区建设”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上一篇:邱以亮:立足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构建多维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下一篇:申培轩等:职业教育类型属性的理论基础

新闻资讯